下半年电力供需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

  本报记者 范思立

  用电量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上半年国内经济恢复向好,加之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实现稳步增长。下半年经济将进一步回升,部分地区气温屡破历史峰值,电力供需形势面临不少压力。为此,就下半年电力消费特征、电力供需形势等问题,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郝英杰。

  下半年电力消费将实现中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时报: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实现稳步增长,请问下半年电力消费有哪些趋势?

  郝英杰:
下半年总的电力消费趋势特征是电力消费增速将比上半年进一步回升,实现中高速增长。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夏季气温、上年基数等因素,根据不同预测方法并结合专家的预判,预计今年下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6%—7%。

  第一产业方面,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以及近年来乡村用电条件明显改善、电气化水平持续提升,拉动下半年第一产业用电量延续快速增长势头。第二产业方面,预计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继续领先,消费品制造业增速进一步回升向好,四大高载能行业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走势,预计仍然维持中低速增长。预计下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左右。第三产业方面,服务业经济延续较快增长势头,并叠加去年四季度因疫情形成的低基数,预计下半年第三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速超过13%。居民生活用电方面,下半年增速比上半年有所提高,但受上年同期高基数因素影响,预计今年下半年居民生活用电量为中低速增长。

  电力供需形势不确定性增加

  中国经济时报:下半年的电力供需形势如何?

  郝英杰:电力供需形势受电力供应和需求多方面因素交织叠加影响,给电力供需形势带来不确定性。

  从电力供应看,降水、风光资源、燃料供应等方面存在不确定性,影响发电出力。降水方面,当前部分大中型水电站蓄能值仍处于较低水平,导致水电机组顶峰能力受限。风光新能源方面,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出力的稳定性较差,尤其在极热无风、阴天无光情况下出力骤减,晚上光伏出力为零。当前青海、河北、甘肃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已经超过一半,这些省份的电力供应能力受风光资源的波动影响尤为明显。燃料方面,全国电力燃料供应总体有保障,但近年来电煤热值下降,影响煤电机组顶峰发电能力。

  从需求方面看,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气温等均是影响电力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预计下半年国民经济延续恢复向好态势。气温方面,根据国家气象部门预测,今年盛夏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到偏高。近年来我国电力负荷“冬夏”双高峰特征日趋明显,少数省份降温负荷比重超过50%,气温对用电的影响越来越突出。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及夏季气温因素,预计夏季全国最高用电负荷比2022年增加8000万千瓦至1亿千瓦。

  从供需平衡看,迎峰度夏期间在来水、燃料供应和机组运行总体正常情况下,充分发挥电网统一调度体制优势,用足大电网资源配置能力后,预计华东、华中、南方区域高峰时段电力供需形势仍偏紧;东北、华北、西北区域电力供需基本平衡。

  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

  中国经济时报:今年国内可能迎来史上最热夏天,局地供电紧张的情况是否会再现?

  郝英杰:
受厄尔尼诺效应影响,极端天气呈多发趋势,6月下旬以来京津冀多地气温屡破历史极值,根据气象预报迎峰度夏期间,华东、华中、南方等地还可能出现阶段性高温,推高用电需求,部分地区电力供应紧张。应该从供需两侧协同发力,进一步挖潜,以保障用电高峰期的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从供给侧发力。一是发电企业应该千方百计抓资源保供应,年度长协合同签订实现全覆盖,狠抓长协履约兑现,履约率不足部分采购市场现货补充,同时加大进口煤采购。针对重点地区,发电集团集中力量协调解决电煤供应难题。二是加强发电机组设备运维管理,煤电机组的非计划停运和受阻率达到历史同期低位,发电能力稳步提升。三是今年入夏以来,多项度夏保供电源电网工程按时投产,跨区跨省送电能力同比大幅提升,充分发挥了大电网“中长期为基础、现货余缺互济”的优化资源配置能力,实现了电力平稳运行。

  发挥好需求侧调节能力。目前,全国20多个省份出台了需求响应政策,为度夏期间的负荷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在市场机制方面,电力行业在进一步完善居民峰谷分时电价政策,加大推广范围及执行比例,引导用户错峰用电。还有地方利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数字技术提升电网运行水平,挖掘分布式能源、微电网、电动汽车等新业态的保供作用。

  电力系统存在调节能力不足等突出问题

  中国经济时报:持续高温拉动用电负荷快速增加,在负荷峰谷差加大的情况下,如何保障电网平衡?

  郝英杰:
当前,我国电力系统存在调节能力不足、保供压力大等突出问题。近年来新能源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固有的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特征,使得高比例接入电力系统后,增加了系统调节压力。另外,一些地方受来水、温度等气象方面的影响用电紧张,迫切需要有机整合源、网、荷、储各类调节资源,为系统持续稳定运行提供支撑。

  从供应侧看,要适当发展煤电项目,保障电力安全供应。由于新能源发电有效容量低,晚高峰能参加电力平衡的风电不到装机的10%,光伏基本是零,给电力供需平衡调节带来极大挑战。常规电源中的水电、核电项目工期长,从供给侧看,要适当发展煤电项目,保障电力热力安全供应。

  从电网侧看,要加强网架建设,提升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优化送受端网架,提升存量通道送电能力。按照源网同步规划、同步投产的原则,加快规划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加快配电网改造和智能化升级,满足多元化负荷的灵活接入。

  从需求侧看,应多方面挖掘需求侧响应潜力,推动“源随荷动”向“源荷互动”转变。一是着力提升大工业高载能负荷灵活性。二是降温负荷对用电需求影响明显,具备可观的调节潜力。三是应促进电动汽车参与系统调节。

下半年电力供需形势不确定因素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