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四下基层,走稳群众路线
- 保险理财
- 2024-02-04
- 81597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期间,亲自倡导并大力推行“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为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树立了光辉典范。35年来,“四下基层”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非凡的实践力量。当前,第二批主题教育正深入开展,我们要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善用、用好这一密切联系群众的“法宝”,到一线凝心聚力、破解难题、化解纠纷、推动发展,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理论宣传“接地气”,共画好党群一心的“同心圆”。
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途径,也是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领导干部需要积极传承、运用和落实“四下基层”的工作方式和制度,以深入到底的精神去解决实际问题和发展难题。领导干部既在组织宣传中强调“多开口”也要“开对口”。同时要深入基层各个领域,采用如“板凳课堂”、“百姓名嘴”等方式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确保信息沟通“最后一公里”畅通无阻;还需要聚焦百姓视角,真正从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期望为群众答疑解惑。在理论宣传上构建以理论专家、党员干部和基层群众为主的多元化、广泛覆盖、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理论宣讲队伍,巧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赋予理论“烟火气”,传达宣讲“接地气”,用群众语言并结合当地文化讲好党的创新理论,通过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接地气”的传播方式,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多来听,从而增强其吸引力和影响力,共创好党群一心的美好局面。
调查研究“求精准”,筑牢求真务实的“风向标”。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彰显了我们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观点。调查研究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路径。领导干部要站起来,走出去,走下基层调研实践,深入了解基层群众的所急所盼,精准把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才能更好地为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党员干部既要坚持问题导向,沉得下心、弯得下腰,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心与心沟通,在“牢骚话”和“大实话”中发现问题、摸清社情民意,从与群众沟通中听取群众建议,汲取广大群众的智慧,以求真务实的心态研究“真问题”,切实抓好调研成果转化运用,找到解决堵点难点的方法措施,形成符合国家要求、贴合地方实际的决策部署,实现调以务实、研以致用。
信访接待“有温度”,架稳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信访接待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举措。领导干部信访接待下基层,“有温度”的同时也要“有力度”。信访工作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将群众上访转变为干部下访,直面基层群众的问题反馈,切实为群众反馈找到突破口。领导干部听得下“牢骚话”、“难听话”,将心比心积极主动到矛盾突出、困难较多、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开展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做实信访源头治理;也要用好新时代“枫桥经验”,与行业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形成工作合力,高效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
现场办公下基层“抓实干”,当好执政为民的“排头兵”。
现场办公下基层是“四下基层”的重要方法,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打通主题教育“最后一公里”的有效措施。现场办公下基层,不仅要“马上办”,同时也要“办到位”。“现场办公下基层”,领导干部既要保持“马上就办”的主动性,推动“机关会场”向“基层现场”转变,做到“第一时间”解难题、办实事;也要拿出“真抓实干”的执行力,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分工理清罗列问题清单,合力将问题一项项进行研究,拿出能解决的就马上解决的行动力,一时半会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明确时限、专人跟踪问效、形成闭环,确保基层民生问题“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努力交出人民群众满意及认可的答卷。(赵显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