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证券行业义利观的研究
- 财经股票
- 2024-01-08
- 61155
一、我国义利观的渊源及内涵
(一)我国义利观的历史渊源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崇高的义利观点。一直以来,我国历史主流主张义高于利,但不反对利的合理追求。义利观最早记载于《易经》, 指出“利者,义之和也”,提出合作共赢的理念。孔子在《论语》中提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义为上”,强调了义的重要地位。墨子再次强调义利相通:“义,利也”。孟子更是进一步提升了义的高度,提出“舍生取义”的观点。荀子主张的“公义胜私欲”,更是成为了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后来,著名理学家朱熹认为“义利之说,乃儒者第一义”。先贤对义利提出的充满智慧的见解,依旧对当代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产生着积极作用。
(二)新时代社会主义义利观
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义利思想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义利观的理论为指导的新时代社会主义义利观,成为了我国处理外交工作的基本遵循。2013年10月,我国领导人在新中国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 “要找到利益的共同点和交汇点,坚持正确义利观,有原则、讲情谊、讲道义,多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并对义和利分别作出阐释,对于义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对于利,“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还指出,在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过程中,要摒弃零和思维,并逐步形成了以下主要观点:
一是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本质核心。我们希望和平,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绝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权益,决不牺牲国家核心利益。
二是以广大发展中国家为主体对象。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
三是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我们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证券行业链接资本市场各个主体,利益错综复杂。充分挖掘新时代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重要论述中关于处理复杂关系的思想,对于更好发挥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二、证券行业应当打造什么样的义利观
(一)证券行业所追求的利
对于个人,利的实现,是生活富足的基础。个人合理利益获得,是调节人与人关系的重要基础,是驱动每个人进步,以至共同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对于企业,利是企业生产经营的重要目标,是企业得以生存的基础。在证券行业,因其涉及主体众多,其利益追求也更多元,层次更丰富,主要包括:
一是追求个人利益。证券从业人员以提供金融服务作为商品,换取物质收入,并追求个人职业发展、社会地位提升,实现个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富足。蕴含的价值导向是合理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
二是维护公司利益(股东利益)。在证券行业中,员工执业方式、服务质量直接关乎其公司的利益。维护公司利益,是证券经营机构对员工的基本要求,这包括公司的声誉、客户资源和公司业绩等。蕴含的价值导向是企业的团队精神和对企业发展的责任感,意在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
三是维护客户利益。在提供服务过程中,注重提升客户体验,让客户获得更多利益。譬如在投资银行业务中,从业人员在提供适合融资方案的同时,要努力降低融资成本;在财富管理业务中,从业人员在提供适合客户资产配置组合的同时,要努力寻找低估的资产,提升客户的期望收益。蕴含的价值导向是通过保障客户的利益,维持长久的合作关系。
四是维护投资者利益。证券从业人员作为金融市场的一份子,其行为会直接影响到投资者的权益,因此他们需要在工作中考虑到投资者的利益。比如,在提供招股说明书等融资材料时,需要全面、公正、客观的评价,避免误导投资者。蕴含的价值导向是公正、公平、公开,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五是维护国家、人民利益。证券行业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促进社会发展也是证券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这其中的价值导向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和使命。
(二)证券行业追求的义
义是一种各方利益的集合,是一种公正平衡各方利益的理念。对义的追求,能带来个人的精神满足,以及企业的持久发展。对于个人,义的实现,是一种精神上的富足,是一种更高阶的需求,是对物质满足的重要补充,对于提升精神境界,增加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对于企业,义还是一种持久的推动力,可以推动企业更稳健的发展。兰德公司通过调研跟踪发现,经营长久的优秀企业共性特征在于建立超越财务表现的社会责任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义在证券行业有了其独有的时代印记,主要包括:
一是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作为证券行业持续努力奋进的大义。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证券行业应当积极支持国家战略和服务实体经济。对于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堵点、痛点,尤其是科技卡脖子领域,证券行业要优先且更多的提供金融服务,不计较一时企业、个人利益得失,在实现做强我国金融行业的同时,积极发挥金融强国的作用。
二是以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为底线。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问题已经成为了潜在制约我国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隐患。金融风险因其传染性、破坏性,一旦发生,会对经济顺畅运行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导致恐慌情绪蔓延、资产价值下降、违约率提升。证券行业应当积极参与助力化解金融风险,在展业中不能只看到风险发生的牟利机会,更要清醒意识到风险对国家、人民整体的危害性。在金融领域的国际博弈中,要坚定做捍卫国家金融稳定的卫士,积极维护国家核心利益,而不是做趁乱牟利的投机份子。
三是积极做好金融本职工作,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投融资工具。金融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同样要货真价实,因此证券经营机构要不断加强道德建设、能力建设,持续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积极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与质量,做好直接融资的“服务商”、社会财富的“管理者”、金融创新的“领头羊”。
(三)深刻把握证券行业义利的辩证关系
从前文的阐述不难发现,“义”和“利”是不能割裂来看的,在证券行业更是如此,我们要深刻把握“义”和“利”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利”是“义”的基础,“义”的实现要基于“利”的产生和分配。“义”是对相关各方“利”的公正的平衡,是调节各方“利”的正确导向,也是各方持续获“利”的保障。不谈“利”的义是空谈,如无根之树、空中楼阁,毫无意义。不义之利也必然不能长久获得,长此以往也会最终损害自身利益。
证券行业践行“以义取利”的义利观,就是正确处理国家利益、投资者利益、客户利益、公司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相互关系,实现各利益相关者整体、核心利益的长期最大化。我们分析具体某一情况义利导向时,既要从利的角度,识别出主要利益主体;又要从义的角度,对各方利益进行公正平衡。同时,我们还要充分汲取新时代社会主义义利观的重要论述,应用于证券行业,并深刻把握以下几个重要的义利原则。
一是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原则。当前,国与国的竞争已经是全方位、全领域的竞争,包括但不限于外交、军事、贸易、科技、产业、网络、媒体、金融、教育等领域。单个领域的国家核心利益得失会对整个国家大局产生重要影响,因此证券行业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积极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应该提高政治站位,不拘泥于金融一隅、不计较于一时利益得失,对于其他领域的国家核心利益同样要积极维护。
二是主张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企业和个人只有处理好眼前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关系,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国家利益,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有可能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是主张义利统一的和谐发展原则。要把自身的发展同国家、他人的发展联系在一起,把自身利益同国家、他人的利益结合起来,在平衡协调各方利益关系中实现双赢、共赢、多赢。
四是义利同能力相当原则。所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大型证券经营机构要积极成为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并做好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中小型证券经营机构也要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通过打造精品投行、特色资管或专业财富管理机构,在细分领域做好服务实体经济、维护金融稳定的工作。公司董事会、管理层要战略、经营层面做出公司义利安排,积极支持国家战略;基层员工也要在服务一线,尽职尽责,以义取利。
三、证券公司具体业务中需要正确处理的一些义利关系
“义”与“利”的冲突,具体表现在多方利益的博弈,以及获取利益、分配利益过程中如何对“义”的坚持。在证券公司各类业务中,应当正确处理以下义利关系。
(一)财富业务中,客户利益和业务人员收入的义利关系
当前财富管理业务,仍处于卖方导向为主,缓慢向买方转型的阶段。从事对客服务的从业人员,创造的收入主要来自销售财富产品的提成,由于质优产品不愁卖,往往销售提成较低;而质量不佳产品,因其产品竞争力不够,往往靠高提成来加强业务人员的销售推介动力。因此,当业务人员推介质优产品,个人收入减少,顾客获益;当业务人员推介质劣产品,个人收入增加,客户利益受损。因此,在卖方服务导向下,存在权衡客户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矛盾。而且,当证券经营机构推动服务模式买方化,由于其缺少足够收入来源,以致业务人员收入减少,将会产生业务人员的流失,最终对证券经营机构的经营业绩产生冲击。因此上述义利矛盾成为了制约证券行业发展的一个难点。
在探讨解决上述义利关系时,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前文提到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及“义利统一的和谐发展原则”。证券经营机构业务人员、客户之间不是不变的、一时的关系,而是变化、长期的关系。财富管理业务买方化也比当今卖方化更符合客户利益,也是更能打动客户去进行投资、理财的服务模式,是符合“义”的要求。因此,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卖方服务模式是没有未来的,还应洞察到当财富管理业务买方化后,对业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以及证券经营机构平台赋能能力势必要有更高的要求。因此,做大“以义取利”利的规模成为了关键。那么我们就要加强业务人员能力建设,积极推动数字化转型,并先以特定人群作为突破口,例如针对超高净值人群建立企业家办公室,开展家族、家庭财富管理业务,提升业务人员服务的深度、广度以及针对性,做大财富管理资产规模,才能在维护客户利益同时,实现业务人员的利益更多地获得,达成义利平衡。
(二)机构业务中,提供综合服务和部门利益划分的义利关系
企业、机构客户是证券公司的战略性资产,努力提高客户满意度,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是在机构业务中脱颖而出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国际国内领先投行纷纷开展了基于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的变革。例如,高盛于2019年启动了“一个高盛”发展战略,公司业务按客群重组为三个板块;中金公司提出“中金一家”理念,加强跨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推动综合服务体系转型升级;华泰证券通过平台化发展、一体化运营构建全业务链服务体系,推动对内“一个客户”、对外“一个华泰”;海通证券以客户为中心,打造“一个海通”的战略协作体系,深化“投、融、保、研”及财富管理业务线的协同联动,加强整体协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一揽子服务。虽然各个金融机构打法有所不同,但核心都是以客户为中心,实现跨业务条线的协同,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但在证券公司实际推进过程中,不同部门利益的协调是制约提升服务成效的难点。主要原因为:长期以来,证券公司按牌照划分业务部门,并形成了独立自负盈亏的传统。
在处理提供综合服务和部门利益划分的义利关系时,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前文提到的“长期利益和短期利益相统一的原则”以及“义利统一的和谐发展原则”。长期看,证券公司部门划分、利益划分是不断变化的,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实现各业务部门的合作共赢是正确的发展方向。各部门间的协同合作不佳,表面上看是利益划分困难,实质上是协同展业尚未成为主流服务习惯。各业务部门在认知上未将其他业务部门作为开展服务的重要利益相关方,即利益相关方的范围认识不够完全。因此,通过不断优化利益分配机制,加强跨部门人员交流,发挥考核导向作用,利用金融科技手段,培养跨部门业务人员的协同服务意识,将会使综合业务协同成为常态。
四、证券行业践行正确利益观的实现路径
(一)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
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既是中国金融发展的特色,也是中国金融发展的优势。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基础制度更加科学成熟,多层次资本市场逐步完善,注册制走深走实。资本市场在大力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有效支持了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实践证明,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是做好金融工作的最大政治优势,是站在民族大义上,统筹全局,维护国家和人民核心利益的根本保证。证券经营机构在开展金融工作中要积极落实以下几点: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及时主动学习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重要论述,要对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重要性有深刻理解,对金融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角色有深刻把握。二是严格落实党的各项决策部署,有力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打小算盘,不说一套、做一套。三是要建立健全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机制,确保党的决策部署得以有效实施。四是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内监督,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对存在问题的人员或事项,要及时纠正,确保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得以坚持和保证。
(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在领导金融工作的实践中,党中央把马克思主义金融理论同当代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努力把握新时代金融发展规律,持续推进我国金融事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奋力开拓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并在2023年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概括出“八个坚持”,为证券行业指明了义利取向:“坚持党中央对金融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坚持把防控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题,坚持在市场化法治化轨道上推进金融创新发展,坚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统筹金融开放和安全,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证券经营机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八个坚持”作为处理义利关系的行动指南,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三)将义利观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重要内容
证券从业人员如果没有正确的义利观念,能力越强,对国家和人民的风险越高,破坏力越大。要通过加强行业文化建设,为证券从业人员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念,牢固树立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共生共荣的意识。证券行业倡导的义利观与证券行业文化建设十要素内在理念一致,但证券经营机构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还应进一步强调一些重要的义利理念。一是要让员工认识到在平衡各方利益过程中,利益主体还应当包括国家和人民,而且还要将国家和人民放在更关键、更优先的位置上去统筹利益平衡。二是加强员工声誉约束管理以及加强员工文化认同过程中,要坚决破除“金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等错误思想,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三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要高度重视发展质量,在重视人才、业务、公司、行业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积极承担推动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的责任。(作者系广发证券战略发展部 俞云涛 杨玉鑫)
校对:刘榕枝